财富管理

当前形势下民企的务实选择——兼议民企生存环

日期:2025-08-21 09:11 / 编辑整理:富玺家族办公室

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民营企业家不断成长的过程。而且不同阶段造就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家。

改革开放初期,在商品短缺时代,有胆识的一批人利用商品在不同产地的差价,当“倒爷”赚的盆满钵满。同时期养车搞运输的,成为先富起来的第一批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福利房改为商品房后,从事房地产、建筑,包括做建材等相关产业的企业家成为新贵

再往后就是我国加入WTO后,一大批出口型企业,利用国际大循环,创造了世界工厂的奇迹,造就了中国天量财富。

再后来又有一批互联网、高科技人才成为佼佼者。

然而,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中国也不例外。

增量经济转变为存量经济,数量型经济必然向质量型经济过渡。当换档期遇到美西方通过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打压时,我们无法避免遭遇当前的困难“口罩”只是加重了程度,而非主要原因。因此,口罩结束并未发生人们企盼的复苏景象。

房地产下行对经济形成了巨大的拖累。资本市场永远的三千点,让投资人失去了信心。国内消费不振,出口预期不好,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CPI长期在零轴附近徘徊,PPI已长达三年负增长,通缩然成为现实。更让人担忧的是就业形势,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成为常态。

面对如此局面,企业家应做怎样的选择呢?

企业家应当有几个基本认知

首先是,大部分民企是靠传统产业起家的,传统产业的民企老板,如果按过去的做法或者经验,现在重新创一次业不一定成功。虽然说他们很优秀,但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马云、王健林再搞一个阿里巴巴,再搞一个万达也很难成功。基于此,民企老板继续创业时应格外慎重。现有企业如果还盈利,可以继续维持。如果不是朝阳产业尽量找机会转让出去,能被收购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

其次,传统民企可以也应该升级但不宜盲目转型。新技术,特别是AI智能化,能够提升生产效率,这是传统产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再次就是二代接班问题。创富一代主要是60后与70后,现在已经或正在到了向下一代交班时间节点。然而二代们的接班意愿并不强。一方面有意愿接班的占比不是很高,另外即使有意愿,真正有领军才能,带领企业继续向前发展的并不多见。不是二代不优秀,是时代变了,商业模式变了。如果二代接班可能性不大,创业一代必须尽早安排企业未来的走向。

另外,民企老板应重点做好资产配置与新质生产力行业的股权投资(甄别好企业,参股这类企业,享受时代的红利)。资产配置不仅要包括存款、保险、基金、重点城市核心区域房地产黄金等,还要有数字资产(比特币RWA链上资产等)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不同国别的资产配置。

讨论民企的选择,离不开了解宏观经济,判断经济走向

我们这两年经济增长率都定为5%。实现5%的GDP增长目标,可以说不会有悬念。但我们的GDP是生产法统计口径与销售及效益无关。不追求效益的投资拉动,再加上地方政府想办法“统计”,经济增长率几乎没有完成不了的年份。然而大部分民众与企业感受不到经济在增长。也许CPI、PPI、社零数据更能体现经济状况

过去民企能够发展的原因是经济有大的增量国企占不满这个增量空间。现如今在总量不变(甚至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处于弱势的民企,经营收缩是必然的。没有了增量,意味着经济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营经济原有的补位作用基本失去。

我们知道,我们国家是二元经济结构。国企与民企完全是两类“经济物种”。国企可以说是ZF职能的延伸,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国企承担着实现国家意志的使命,盈利不是唯一目标。而民企只追求利益,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国企民企实质上无法同台竞技。ZF作为裁判员,涉及国企参与的事项时,ZF同时也是运动员,民企如何去与国企竞争事实上,在工程投标资源取得向银行融资等诸多方面国企具有天然的优势。只要是国企的事,政府官员怎么支持都不为过,关键是没责任。如果是民企,ZF态度完全变样。

面对目前的状况,民企最好的选项要么是躺平,要么是出海。当然也有科技赋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企仍在高歌猛进。但这毕竟是少数。

大家都知道民企的所谓56789,尤其是超过80%的对就业的贡献。两倍于民企体量的国企只贡献28%的税收和不到10%的就业,但各地仍热衷于国进民退。低效的国企与现实需求形成强烈反差。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其效率完全不同。前者为国企,而后者就是民企。

民企在生存环境未得到改善之前,出海创业是最优解。特别是到中东与非洲创业。

如何改善民企的生存环境呢?这是个比较复杂,且颇具挑战性的改革难题。涉及体制意识形态传统习惯,当然也有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

我们这几年做了很多工作,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救房地产,救股市的政策,也出台了反内卷的措施,还制定了《民营经济促进法》。但客观地讲,收效并不明显。其原因,应该是所有的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我以为最最重要的是,在不改变政体的前提下,像越南一样加大改革力度,适当借鉴哈耶克思想,限制公权力,调整国企与民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至少满足CPTPP的加入条件。具体措施可以是:

1、逐步将充分竞争领域的国企民营化,只保留涉及国家安全的军工、航天、能源等央企,给民企发展创造空间。

2、将反腐与建立容错机制并重,同步改革监察制度,让监察法纳入刑诉法规制。

3、改革土地制度,让包括农村宅基地的土地使用自由流通(帮助农民增收),释放土地流转带来的巨大红利创造市场增量。

4、推动投资拉动模式向消费拉动模式转变短期内中央政府举债,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

5、将以管理为主的ZF职能真正转变为以服务为主。除了治安收、环保等特殊领域外,尽量少介入经济事务。严禁突击检查企业,尤其是服务行业

6、创造宽松的舆论氛围,无论官媒还是自媒体,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允许批评ZF

7、让法治落到实处,真正建立私有财产保护制度,要让民企有安全感。

8、针对美元稳定币对金融体系的重构,让人民币真正国际化(虽然难且有风险,但到了闯关的时候了)。

9、研究经济理论,不要再固守与新时代不相适应的传统理论。工业文明与数字文明时代应该有不同的治理模式与指导思想。

10、改革户籍、财税、社保、教育、住房等制度同步进行机构改革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减轻民企的税负  

上述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看到了上层的决心,希望在路上。到那时民企的投资创业热情会再度点燃。

                                                                                                       2025年81